亂世浮生中的美國大選 ︳政治風險及台海局勢
趁著空擋的週六(10/31)下午,筆者前往參與由台北論壇所舉辦之『美國總統大選的政治風險與潛在法律爭議』的座談會,與會來賓皆為學術界研究選舉、民調以及相關法律風險的碩儒及專家。
主持人為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先生,而座談人分別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何思因教授、東吳大學法研所、理律律師事務所合夥律師李念祖教授,以及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楊泰順教授。筆者統整講座之重點,擷取其中之精華,並加註一些筆者個人觀點,與大家分享。
對我國來說,美國大選之後的東亞局勢將如何變動,美國身為世界領導大國,其任何行為勢必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僅對於全球金融市場有重大影響力,對於日漸浮現的諸多議題,包含全球暖化、歐洲移民問題、中東地區爭議、朝鮮半島以及南海的各方利益衝突,種種議題更使一個領導大國的存在有其必要性。
然而川普過去四年,使美國在南海及東亞地區勢力衰弱,東協各國基於區域穩定及權力平衡的立場,當然希望美國能夠在南海維持其勢力,以有效嚇阻中國大陸達成區域的和平及穩定。但過去四年盟友卻發現,川普政府值得信任嗎?
當疑問漸起,各國勢必要調整其外交政策,而許多專家基於此立場,認為美國過去四年不僅在南海勢力衰退,更使得中國大陸掌握更多發話權,主導議題,提升其在南海的影響力。而這是許多國家不樂見的,也因此這次的總統大選更是引人注目。
儘管當時希拉蕊民調領先,但在統計上,30%就是一個會發生的機率,也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民調失準,倒不是一個精準的說法。而今年總統大選,以538選舉模型的數據資料來看,川普只有10%的機會贏得選舉,而另外75%的機率認為民主黨將拿下參議院;若是看到經濟學人的數據,則川普贏的機率是5%,相比希拉蕊於2016年落選的機率,川普這次的選情,以民調來看,似乎是十分不樂觀。
當然,此次選情緊張,加上各州郵寄選票計票的時間不同的影響,選舉計票將耗費更長時間。整體來說,拜登還是處於領先狀態,此次選舉的結果令人期待,當然有一部分原因也是想驗證這民調的準確度,畢竟美國史上只有四次總得票數領先但選舉人票落後而落選的情況,2016年就是其中一次。
若美國大選由川普連任,則川普勢必對中國大陸繼續強硬,而世界局勢則可能繼續毫無頭緒、亂且無序。反觀若是拜登當選,則可以期待一個較緩和的美中關係,但在該強硬的地方例如國安間諜、貿易逆差等問題基於國內壓力,拜登亦不會選擇妥協。
在台灣的特殊社會及民粹氛圍下,選哪邊站顯然不是一個話題,但過度傾斜的親美、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忽視國際政治的現實,卻是我們不樂見的,此舉恐怕不符合國家長遠發展的利益。
傅高義教授談話中特別提到搭橋者的概念,所謂搭橋者,意指熟悉對方社會文化、甚至有長久生活經驗的「文化使者」,能促進兩國的良性互動與發展。不管是美台關係,抑或是兩岸關係都需要搭橋者。
然而不管是搭橋者,或是管理橋的人,在做任何決策及交流時,都應該將國家利益放置前位,共同維護區域和平穩定,這才是領導人該給百姓的承諾。
主持人為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先生,而座談人分別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何思因教授、東吳大學法研所、理律律師事務所合夥律師李念祖教授,以及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楊泰順教授。筆者統整講座之重點,擷取其中之精華,並加註一些筆者個人觀點,與大家分享。
➡️ 美國大選:牽一髮而動全身
美國大選將於11/3登場,這場選舉可說是美國選舉史上最受世界關注的一次總統大選,不僅只是因為現任總統川普的許多爭議及負面新聞,許多國家,包含我國更關注的是大選之後的世界新局勢。對我國來說,美國大選之後的東亞局勢將如何變動,美國身為世界領導大國,其任何行為勢必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僅對於全球金融市場有重大影響力,對於日漸浮現的諸多議題,包含全球暖化、歐洲移民問題、中東地區爭議、朝鮮半島以及南海的各方利益衝突,種種議題更使一個領導大國的存在有其必要性。
然而川普過去四年,使美國在南海及東亞地區勢力衰弱,東協各國基於區域穩定及權力平衡的立場,當然希望美國能夠在南海維持其勢力,以有效嚇阻中國大陸達成區域的和平及穩定。但過去四年盟友卻發現,川普政府值得信任嗎?
當疑問漸起,各國勢必要調整其外交政策,而許多專家基於此立場,認為美國過去四年不僅在南海勢力衰退,更使得中國大陸掌握更多發話權,主導議題,提升其在南海的影響力。而這是許多國家不樂見的,也因此這次的總統大選更是引人注目。
➡️ 選舉模型: 538 vs The Economist
回到選舉,美國選舉有兩個不同的選舉模型,一種是538 (five-thirty-eight)民調模型,另一種則是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模型。在2016年,許多人認為民調不准,事實上,當時的民調顯示,希拉蕊(Hillary Clinton)落選的機率高達30%。儘管當時希拉蕊民調領先,但在統計上,30%就是一個會發生的機率,也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民調失準,倒不是一個精準的說法。而今年總統大選,以538選舉模型的數據資料來看,川普只有10%的機會贏得選舉,而另外75%的機率認為民主黨將拿下參議院;若是看到經濟學人的數據,則川普贏的機率是5%,相比希拉蕊於2016年落選的機率,川普這次的選情,以民調來看,似乎是十分不樂觀。
ℹ️ 538 five-thirty-eight
ℹ️ The Economist
➡️ 搖擺州勝選關鍵?
下週二有幾個觀戰重點,北邊可以關注賓州(20張選舉人票),南邊可以關注佛羅里達州。2016年時,民主黨以0.7%些微之差丟掉了賓州,但這次拜登在許多的民調中顯示於此週領先,然而,隨著選舉日逼近,拜登與川普的差距不斷縮小,因此這一搖擺州是值得觀看的選情重點。另外,共和黨籍的民調專家艾瑞斯(White Ayres):「如果拜登拿下佛州,川普要拿到270張選舉人票就很吃力了。」
當然,此次選情緊張,加上各州郵寄選票計票的時間不同的影響,選舉計票將耗費更長時間。整體來說,拜登還是處於領先狀態,此次選舉的結果令人期待,當然有一部分原因也是想驗證這民調的準確度,畢竟美國史上只有四次總得票數領先但選舉人票落後而落選的情況,2016年就是其中一次。
ℹ️ 6大搖擺州百張選舉人票 川普拜登決戰點
何謂選舉人團制度(electoral college)?
『美國各州加上首都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選舉人票共有538張。各州實際擁有幾張選舉人票,是由該州在參眾兩院的代表人數決定。一般來說,總統候選人若在一州獲得最高票數,就能拿到該州全部「選舉人票數」,被稱為「勝者全拿」(the winner-take-all)。候選人在全國只要獲得270張選舉人票(538張的一半)就算當選。
不過在美國50州之中,緬因(4票)與內布拉斯加(5票)採「選區計票制」(District system)。在這兩州「聯邦眾議員選區」得票數最多的總統候選人,可以贏得該選區的選舉人票;緬因有2個選區,內布拉斯加有3個。在全州獲得多數選票者,可以再拿下2張參議員選舉人票。選舉人團制度最為人詬病的是,總統候選人即使輸掉普選,也可以贏得較多選舉人票,入主白宮。』
➡️ 大選後的政治、法律風險⚠️
此外選舉最受爭議的是其郵寄投票的部分,每一個州各有不同的選舉規章,有些州亦可接受在投票日後七天才郵寄到的選票,但最高法院則則對此做出決議,而由於民調顯示支持民主黨的選民採用郵寄投票比率高出共和黨許多,共和黨已在44個州提起訴訟,在選後若無任何一方為壓倒性的大勝,相信將會產生許多法律的爭議,而雙方陣營已將律師團準備好來應對此情況的發生。
此外,觀察全球動亂的知名專家組織「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 ICG )亦發出空前警告,未來幾天美國將面臨「不熟悉的風險」,而川普經常發表煽動性言論,而且有心引發衝突,在選後可能導致白人至上主義團體及白人民兵因不滿選舉結果而產生社會紛亂及暴動,若真是如此,對整個社會秩序及金融市場都將產生重大影響,不可不慎。
➡️ 美國大選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哈佛大學中國問題專家、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先生近日指出,大陸不會將兩岸問題留待下一代解決,他特別呼籲蔡英文總統,不要只聽信美國單方面的聲音,得同時聆聽北京釋放的所有訊息,仔細解讀其中意涵,帶領台灣走往正確的方向。
若美國大選由川普連任,則川普勢必對中國大陸繼續強硬,而世界局勢則可能繼續毫無頭緒、亂且無序。反觀若是拜登當選,則可以期待一個較緩和的美中關係,但在該強硬的地方例如國安間諜、貿易逆差等問題基於國內壓力,拜登亦不會選擇妥協。
在台灣的特殊社會及民粹氛圍下,選哪邊站顯然不是一個話題,但過度傾斜的親美、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忽視國際政治的現實,卻是我們不樂見的,此舉恐怕不符合國家長遠發展的利益。
傅高義教授談話中特別提到搭橋者的概念,所謂搭橋者,意指熟悉對方社會文化、甚至有長久生活經驗的「文化使者」,能促進兩國的良性互動與發展。不管是美台關係,抑或是兩岸關係都需要搭橋者。
然而不管是搭橋者,或是管理橋的人,在做任何決策及交流時,都應該將國家利益放置前位,共同維護區域和平穩定,這才是領導人該給百姓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