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投資新手的簡單易懂教學-經濟指標「物價指數」-通膨的原因與通膨下的投資策略

前文

近期常可看到新聞報導各種民生物資上漲,影響民眾荷包甚劇,相信許多讀者也一定相當有感。但其實不只是台灣有通膨壓力,世界各國也都有相同問題,本文就針對通貨膨脹、物價、央行政策與對應的投資方式做簡要論述。


你知道什麼是通貨膨脹嗎?

引述維基百科說明如下:

通貨膨脹(inflation,簡稱通膨)本意為貨幣流通數量增加,但也指整體物價水準持續上漲,人們的購買力下降的經濟現象。「通貨」意指流通的貨幣,通貨膨脹原指貨幣發行數量上升,而物價上漲是因需求量增加或供給量減少,兩者關聯為貨幣發行數量上升投入消費,「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財貨」而使得物價上漲。

白話說明:

「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

因為目前市場上提供的商品量供不應求(例如疫情時代因為防疫管制造成缺料缺工造成生產流程斷鏈),且向銀行借錢的利率低(例如政府為了紓困提供大量的超低息貸款),讓大家願意去借錢來消費或投資,加上市場機制是價高者得,所以要買(或投資)到東西就必須出更多錢來競爭,因此物價會逐步被拉高,這就是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


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另一種通膨則不一樣,是因為原料、能源與人工等成本漲價(同樣舉例因疫情管制造成缺料缺工,故成本調漲),造成製造商在出售時必須調高價格,才能有利可圖,這種就是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


資金是否流向該流的地方?

這邊額外說明,雖然政府提供抒困貸款等措施的用意,主要是讓申請企業在艱困時刻得以生存,進而盡可能讓廣大的受薪階級都有工作做,不致於失業或無薪假大增,社會便得以安定。但借款申請人,可能借到了錢,卻沒有拿去投入生產(實務上管制資金用途也有困難)、雇用員工或研發技術,反倒是拿超低息資金去炒作股市或房地產,這也是這一波股市與房市不可理喻地火紅(經濟基本面差,但股市與房市卻是背離基本面大漲特漲)的可能原因


物價指數是「落後指標」

而物價指數在經濟指標中屬於「落後指標」,例如當景氣過熱時連帶使原料物等成本上漲時,製造商通常會先自行吸收上漲的成本(擔心自已漲價別人沒漲,影響銷量),等一段時間真的撐不住時,才會提高售價,因此是落後於景氣的經濟指標。


政府要如何控制通膨?

一般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為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年增率(今年較去年同期比較),而台灣年增率的查詢方法,可到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查詢,可按下圖方式查詢,下載後開啟檔案即可看到各年與各月的物價指數年增率。

如何查詢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年增率,可到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查詢


由於過高的物價會產生民怨(尤其是薪資成長率跟不上時),以政府立場來看,要如何控制通貨膨脹?

一般都是由各國的中央銀行來控制物價,對抗通膨就是央行的首要任務

央行調整物價的工具是什麼?

而央行則是運用「調整重貼現率、存款準備率,以及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等方式,引導市場利率走向。

當央行想壓抑物價時,便會進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引導金融機構提高利率,讓在各行各業流動的資金被金融體系收回,讓消費與投資活動降溫(可能造成體質較差的企業因流動性不足而裁員或倒閉),進而讓物價下跌。

對於泡沫,央行為何要及時出手?

如果已經形成巨大的經濟泡沫時,當央行進行大刀闊斧的收縮政策時後,資金的大退潮將會把資產價格打回原形,重傷經濟與金融體系,就像是日本在1990年代的資產泡沫與美國在2007年的次貸危機一樣,因此有責任的政府應該適時付出輕微代價控制物價,不該等到大泡沫時才打壓,對經濟造成更大的傷害。

通膨對於投資的影響是什麼?

從上述文章可知,首先是利率,一旦央行(尤其是美國央行「聯準會」),覺得有通膨壓力,便可能出現升息動作,將會影響市場的資金流向,資金將從股市、債市等市場退出,對於投資人的風險就會增加,此外通膨也會使企業的成本增加,降低企業的獲利率,此時投資人可考慮房市、貴金屬與能源類股的對抗通膨較強勢的投資商品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

2、 透析經濟聰明投資(書籍)

3、 資本主義的代價:後危機時代的經濟新思維(書籍)

4、 中華民國中央銀行全球資料網文章:中央銀行是對抗通貨膨脹的尖兵

5、2021-11-12聯合報社論: 聯合報社論/不知米價的官員,豈懂民眾通膨之苦?


免責聲明:以上資料僅供網友參考,若任何人依此資料進行投資,請自行承擔後果。





延伸閱讀
pattra的大頭照
貝多羅

曾在台灣上市櫃公司的財務會計單位服務多年,經歷財務、徵信與經營分析等工作,喜歡爬山、旅遊與閱讀。取筆名「貝多羅」是因最初的佛經是刻寫在貝多羅葉上,希望我的文章能有文以載道之效。

留言